新闻中心 /NEWS CENTER

资讯分类
/
/
/
集团公司“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主体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展示

集团公司“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主体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展示

  • 分类:集团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6:09
  • 访问量:

集团公司“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——查找身边安全隐患”主体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展示

  • 分类:集团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6:09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以“人”为基,筑牢安全发展基石

(一等奖 洛阳汽车站 王静娴)

在洛阳汽车站深耕安全工作多年,我深刻领悟到: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于“人”。从最初对安全认知的懵懂,到如今以敬畏之心守护每一道防线,我愈发坚信,唯有牢牢抓住“人”这一关键要素,从安全意识、专业能力、责任担当、敬畏之心等维度精准发力,方能构建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。

一、意识为先:播撒安全的种子

安全意识,是安全工作的“第一粒种子”。起初,我曾简单地认为安全意识不过是规则的机械传达,然而,一次次真实经历让我彻底扭转认知。

在担任汽车站出站检查员时,师傅曾对我说:“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,若能坦然入睡,便说明工作完成得足够出色。”彼时的我,将日常工作视为机械重复,从未意识到平凡岗位背后潜藏的巨大责任。直到系统学习安全知识与法律法规后,才惊觉一次微小疏忽,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事故。职工安全意识淡薄,就如同埋下隐形的“定时炸弹”,隐患在不经意间悄然滋生。

而意识觉醒带来的改变,在“三品”检查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曾有位旅客携带疑似危险品进站,三品检查人员严格执行“逢疑必问”原则,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,向旅客说明携带危险品的严重危害。最终,旅客不仅主动配合,更深刻认识到安全无小事。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:安全意识不仅是防范事故的“防火墙”,更是化解危机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
为让安全意识深植人心,我们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。

分层定制培训内容:针对不同岗位特性开展精准培训。调度员重点学习风险预判与应急调度策略;站务人员强化突发情况沟通技巧,帮助职工掌握主动识别隐患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
情景模拟实战演练:定期开展“无脚本”应急演练,模拟站场突发火灾、设备故障等场景,要求职工自主分析问题、制定解决方案,全方位锤炼临场应变与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打造“安全微课堂”:利用班前10分钟,开展“人人当讲师”活动。职工轮流分享安全案例、操作经验或隐患排查技巧,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,形成全员学习、共同进步的浓厚氛围。

开展“安全隐患随手拍”:鼓励职工化身“安全监督员”,通过手机拍摄站场设备故障、环境漏洞等隐患,上传至安全管理平台并标注风险点。平台即时跟进整改,构建起“全员参与、全员监督”的安全网络。

二、责任为骨:扛起安全的担当

安全责任,是安全工作的“脊梁骨”。每个岗位的责任汇聚成合力,共同撑起汽车站的安全天空。

领导统筹,织密责任大网。极端天气来临时,站长迅速进入“战时状态”:第一时间检查站场设施、科学协调人员疏散与车辆调配、妥善安排应急物资储备。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安全大局,充分诠释“第一责任人”的使命担当,确保责任体系高效运转。

职工履职,筑牢责任根基。售票员严谨核对车次信息,耐心解答旅客疑问,从源头避免信息错误引发的隐患;安检员严守“逢包必查”原则,不放过任何危险信号;保洁员及时清理杂物,杜绝旅客滑倒、堵塞消防通道等风险。我们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,将“责任”二字深深镌刻在职工心底。全员扛责的机制,让站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,能够迅速分工协作、高效应对。

为进一步压实责任,我们创新管理模式:

建立“安全责任网格化”:将站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,指定专人担任区域安全负责人,定期巡查并记录隐患,形成“人人有责、分区管理”的精细化格局。

推行“安全自查-互查-整改”流程:每月组织职工开展安全自查与交叉检查,相互指出问题、提出整改建议,管理部门全程跟进督办,确保隐患整改形成闭环。

三、敬畏为魂:注入安全的底色

敬畏,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灵魂,深深植根于对生命价值的珍视与对安全规律的尊崇。这种敬畏之心,绝非空洞的口号,而是转化为职工日常工作中的行动自觉。在作业现场,他们将每一次设施检查、每一回环境巡查,都视作守护“生命线”般郑重其事,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,以高度的责任心筑牢安全防线。

为让敬畏意识真正入脑入心,我们定期组织安全分享会和事故反思会。职工们通过直面因违规操作、缺乏敬畏而酿成的惨痛案例,深刻认识到漠视安全规律的严重后果。一位老职工曾分享自己因一时疏忽导致小事故的亲身经历,令台下同事深受触动。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反思,敬畏之情已融入职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。他们深知,唯有始终保持敬畏之心,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才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,守护好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。这种对安全的敬畏意识,既是个人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,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坚实保障。

四、激励驱动:用正向反馈激发主动性

正向激励是激发职工安全主动性的“催化剂”。我们通过构建多元激励机制,让安全成为职工的价值追求:

设立安全积分奖励机制:职工每主动发现并上报一处安全隐患、提出一条安全优化建议,均可获得安全积分,积分可兑换奖金、假期或荣誉证书。例如,安检员及时发现设备参数异常、调度员提出优化发车路线建议等,都能获得相应奖励。

开展“安全之星”月度评选:每月评选主动参与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,通过站内公告栏、表彰大会宣传其事迹,授予“安全标兵”称号,增强职工的荣誉感与成就感。

推行安全提案奖励制度:鼓励职工围绕安全管理建言献策,如优化安检流程、改善站场布局等。被采纳的提案不仅给予专项奖励,还将署上职工姓名推广实施,充分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。

五、协同发力:筑牢安全防线

安全工作是“人、物、环、管”协同运作的“交响乐”。

“物”是基础:定期对安检设备、消防设施、监控系统进行“体检”升级,确保硬件设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。

“环”是保障:科学规划站场功能区,密切关注天气与道路变化,提前做好应对措施,营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。

“管”是支撑:持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,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控,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深入复盘,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闭环。

而这一切的核心始终是“人”——人的意识、能力、责任、敬畏,驱动着各个环节协同发力。只有牢牢抓住“人”这一关键,让安全意识成为行动自觉、专业能力成为底气支撑、责任担当成为行为准则、敬畏之心成为精神底色,才能真正筑牢安全防线,让“人人讲安全,个个会应急”成为守护站场与生命的强大力量。

未来,我将继续怀揣敬畏之心,深耕“人”的安全建设,推动职工从“要我安全”向“我要安全”转变。通过激励、文化、培训、制度与沟通的多维发力,将安全责任转化为职工的内在驱动力,激活安全管理的“末梢神经”,让人人成为站场安全的“守护者”。洛阳汽车站也将以“人”为核心,推动安全工作从“底线管理”迈向“主动预防”,为旅客与职工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,书写安全发展的崭新篇章。